星空在线欢迎您!
首页>> >> 行业新闻行业新闻

盖楼“搭积木”咋样能走远

文章来源:本站 上传时间:2017-11-07

 随着全省首家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的落地投产和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的全省布局,装配式建筑这一新建筑技术再度引发人们关注


  近日,作为全省首家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的山西建投远大建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阳曲产业园区正式落地投产。此前不久,山西建工集团举行了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推介会,将在全省布局五大园区,通过实施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推动全省建筑业实现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工业方式的变革。


  自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后,这种新的建筑技术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按照国家要求,我省也明确规划了山西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即经过试点示范、推广发展、普及应用三个阶段,到2025年年底装配式建筑要成为全省建筑主要建造方式之一,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


  装配式建筑都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大范围推广过程中又面临哪些困难,应当如何解决?


  万丈高楼“车间起”盖房好似“搭积木”


  装配式建筑“新”在哪?


  “像搭积木一样‘搭’房子、像组装汽车一样组装楼房”。记者从山西建工集团了解到,形象地说,装配式建筑就类似于“搭积木”。在传统施工中,工人需要将钢筋、混凝土等各种建筑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后进行现场浇筑;而装配式建筑则是把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也就是各种“积木”在工厂里预先生产好,然后运到工地进行组合、连接、安装即可。


  有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叫做“万丈高楼平地起”,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后这句话就应当被改成“万丈高楼车间起”,因为盖楼所需的各种建筑“积木”都是提前在工厂里生产完毕的。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技术在生产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现场浇筑受季节、天气等自然环境的限制较多,而预制构件在工厂里生产,完全摆脱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不仅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都可以生产,工期更为可控,生产效率也远远高于手工作业。”山西建投远大建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举例:楼梯的现场浇筑很麻烦,每一层台阶都得费力做平整,浇筑完还要封上木板做成品保护,在常温下风干养护,20多天后才能开封;如果采取预制方式,楼梯可以“躺”在养护窑里养护,10小时内就能完工“出炉”。


  不但“造积木”质量优、效率高,“搭积木”也同样如此。据住建部专家测算,与传统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工厂生产可缩短1/4左右的施工时间。此外,传统的工地现场浇筑楼板因建筑工人技能水平差异,会带来施工质量的参差不齐;而工厂预制的构件实现了标准化、机械化、精细化生产,能够大幅减少人为错误,施工质量更有保障。


  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视角看,发展装配式建筑也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建筑工地往往尘土飞扬、噪声刺耳、泥水横流,而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板件均在工厂车间内生产,现场作业不仅干净、安静得多,也绿色环保、节约资源。据估算,传统施工的建筑垃圾约为每立方米50-60公斤,装配式建筑方式能将这一数字减少80%以上,此外还节水60%、节省木材80%、减少能耗70%,噪音也大为降低。与此同时,发展装配式建筑还能进一步带动部品部件生产企业、专用设备制造企业、物流产业、信息产业等新的市场需求,有利于促进产业再造和增加就业。


  绿色环保效率高 市场为啥不受宠


  在国际上,装配式建筑被视为建造业的重大变革,早已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在我国,经过近10年的努力,装配式建筑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技术趋于完善,但它的推广之路却一直走得并不尽如人意,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的比例大概仅为5%左右。


  发展装配式建筑益处多多,但为什么推广步伐总是迈不开?


  业内人士给出的普遍观点是,一是由于宣传不够,认识不到位,装配式建筑的市场需求还没有完全培育起来。目前市场还是普遍接受传统的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多运用在体育馆等公共建筑中,真正的装配式住宅并不多,人们对此还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二是虽然技术日趋完善,但国内采用该项技术的一些建筑实施单位缺乏经验,技术水平低下,管理不到位,造成工程质量还比不上传统建筑,这让本来就对装配式建筑缺乏足够认识的市场变得更加望而却步。


  与认识上的不足、施工技术的缺陷相比,成本因素对于装配式建筑推广的羁绊更明显。据了解,装配式建筑需要先行在车间里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这比传统现浇方式的成本自然要高。按照预制率不同,每平方米的单价大约增加100元-200元不等,抬高了的这一块成本对于建筑企业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个城市要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按照国家要求,我省也把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推进山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结合我省现有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现状,以太原、大同两市为重点推进地区,并鼓励其他地区结合自身实际统筹推进。根据我省确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2017年太原、大同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要达到5%以上,2018年达到15%以上,到2025年年底装配式建筑将成为全省建筑主要建造方式之一。


  一方面,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要从5%左右提升到30%以上;另一方面,推广中还面临各种制约。如何迈好这一大步,无疑考验着政府的智慧。


  政府伸援手“保驾护航”自身也须拥抱新技术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装配式建筑而言,要想取得快速成长,既需要自身“学本领、提能力”,也离不开各方主体的共同支持,其中政府的“保驾护航”尤为重要。


  作为地方政府,一方面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市场充分认识到装配式建筑的种种好处,进而有更多的人愿意主动接受它;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大培训推广力度,帮助更多的建筑实施单位建立起一套规范科学有序的管理体系,并打造出一支技术娴熟的施工管理队伍,使装配式建筑的工程质量更有保障。


  分析装配式建筑在造价上的劣势后不难发现,其实很大程度是由于项目规模小造成的。因为工程量小,摊到每个构件中的成本势必就会走高,成本一高又反过来限制规模扩大,从而导致装配式建筑陷入了发展“死循环”。为此,要破解成本高的问题,关键是要激活市场需求,项目变得多起来,成本难题就能迎刃而解,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优势也会突显出来,进而才会吸引更多建筑企业投身其中。


  据专家粗略估算,一般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项目,就可以实现成本明显降低。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工程量达到了一定规模,装配式建筑的造价大大低于传统建造方式,成本优势明显。


  要想化解成本难题,固然要求建筑企业进一步加强施工管理,但更需要政府伸一把援手。事实上,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出台后,不少省份都配套出台了激励扶持政策,通过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倾斜大力引导装配式建筑加快发展。据了解,我省在扶持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的力度也很大,明确要求今后各地的政府投资项目,如保障性住房、公共建筑及桥梁、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率先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农村、景区也要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建筑。此外我省还对装配式建筑给予了多种支持,如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金融机构对购买装配式商品住房的,将按照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给予支持,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按照政策允许范围内最低首付比例执行;国土、规划部门将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纳入相关规划,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安排建设用地,等等。


  既要借助外力,也须自身发力。对建筑开发商和建筑企业来说,应充分认识到推广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在合适的项目中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快学习掌握装配式施工新技术,在拥抱新技术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