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星空在线,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建设制造强国,需要优化制造业结构,提高制造业效率,打造系列国际顶级品牌,实现前沿技术和复杂产品系统中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同时,还必须建设系列新兴工业集聚区。
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韦伯曾提出过著名的工业区位论:当生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集中时,生产成本会由此而降低;集聚状态下的成本指数比工业完全分散状态下的成本指数低;理想的工业区位应选择在生产和运输成本最小点上,故而产业集聚是一种优势或是一种廉价的生产。工业区位论和产业集聚理论对工业发展实践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全球工业发展史上曾出现过诸多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创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传统工业区以美国的五大湖工业区、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等为代表。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工业区位于美国五大湖、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以及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含俄亥俄、威斯康星、印第安纳、密歇根、纽约、宾夕法尼亚等6个州的部分地区。五大湖工业区农业发达,煤、铁矿资源丰富,集聚了美国大部分的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是美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著名的“制造业带”,也是美国的城市化中心、会展中心和汽车研发中心。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以采煤起家,并借助煤炭的综合利用发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继而引致钢铁、化学、电力、机械制造业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的发展。鲁尔工业区创造的财富成为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但是,以五大湖、鲁尔工业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均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而一度衰败,后经过产业结构调整才得以走出困境。传统工业区的经验教训,催生了一些有重要影响的新兴工业集聚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兴起,一些新兴工业区应运而生。最为典型的是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工业区、意大利普拉托工业区、日本的九州岛工业区、德国的慕尼黑工业区等。有别于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多由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能耗低的新兴产业发展起来,并以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小型企业为主体,集聚资源迅速、环境影响小、效率高、成长快,对本国经济和全球行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建设新兴工业集聚区,要依托自然资源和地域产业优势。我国西北有以机电装备、石化装备制造为主的制造业,有以有色金属新材料、电池及电池材料、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质材料、微电子等为主导的制造基地;西南地区有以硅材料、核电装备为主的制造业;长江中上游地区有汽车、电子、生物医药为主的制造业。应当依据区位理论,综合考量产业半径、终端市场、运输条件及原材料等成本要素,以政策为导向,引导生产资源向优势区域聚集,促成制造基地演变成新兴工业区。要递次推进,错落布局,逐步建成分布合理的制造业新兴工业区群。
建设新兴工业集聚区,要重点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和环保节能的轻型制造业。新兴工业区之所以“新”,重要的特征是产业技术先进、资本人才密集、能耗低。如美国的硅谷,早先以硅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起家,以后又有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研究机构和企业加盟,现已发展成以微电子技术、宇航、生物工程为主的工业区,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我国建设新兴工业集聚区,也应重点发展优势明显、前景好的产业,动态优化区内的产业结构。